民論政經|持續復甦還看企業信心

2022-05-03 00:00

疫情繼續回落,政府局部放寬社交距離,恢復晚市堂食和部分處所復業,加上消費券效應,市道明顯有了起色。然而,疫情困擾兩年多,嚴重影響經濟發展,經濟縱偶有反彈,卻未能持續復甦。不穩定和不確定是最困擾企業經營的因素,各行各業都希望在抗疫路上,有更清晰的方向,好讓他們更有把握部署業務發展。

政府計畫分三階段放寬防疫措施,過程長達三個月,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說是一段頗長的時間,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。應否加快放寬防疫措施,大前提是要以科學為本,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審視。有專家認為香港已經築起穩固的自然免疫屏障,因為實際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可能有超過四百萬,而抗體水平可維持半年甚至一年,加上疫苗接種率不斷提高,都是加快放寬防疫措施的有利條件。
通關穩住國際地位

然後是通關問題,不同界別人士都清晰表達與內地和海外通關的重要性。通關涉及複雜的考量,過去內地和香港曾非常接近實現通關,期望在內地穩控疫情後,可以盡快成事。同時,我們也不應將與海外通關擱於一旁,因為香港若要繼續保持國際地位,恢復國際間的暢達交往是必須的,而打造成國家雙向開放的橋頭堡,亦正是我們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和價值。

要重新打通國際間的交流,對海外的防疫措施有必要理性放寬,特別是海外航班的熔斷機制,應該更科學化地、合理地調整,讓旅客和航空公司在規劃上有更穩妥的預算,鞏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,既便利正常的商貿往來,亦維持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,增強企業的競爭力。
持續抗疫條件更充分

追求經濟持續復甦,並不意味着抗疫上「躺平」。新加坡的做法具參考價值,該國很早已採用進取的策略,逐步放寬旅客隔離等防疫限制,重點調度醫療系統的負荷能力,確保資源留給重症病人及高危人士。如今其新冠患者的死亡率屬全球最低水平,四月起更對全球開放,只要完全接種疫苗即可免隔離入境,人民的生活大致復常。觀乎本港,醫療系統比以前更有韌性,而疫苗接種率亦比之前提高,實有條件在抗疫策略上進取一點。

香港經歷了最嚴重的一波疫情,再一次展現強大的生命力。目前回穩之勢得來不易,當以科學為本,闖出適合自身情況的抗疫之路,既穩控疫情,亦增強企業信心,引領經濟強勢反彈並持續復甦。
李民斌
全國政協委員

關鍵字

最新回應

相關新聞

You are currently at: std.stheadline.com
Skip This Ads
close ad
close ad